摩崖石刻選登
發(fā)布日期:2017-7-26福清被譽為“海濱鄒魯,文獻名邦”,有眾多集藝術(shù)性、歷史性、思想性于一體的摩崖石刻。它們猶如璀璨的寶石,點綴在玉融大地的山水之間。 摩崖石刻是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shù),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摩崖石刻起源于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時期,直至隋唐及宋元以后連綿不斷,蘊含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 為了讓廣大市民和學(xué)生了解福清深厚的歷史文化,市委宣傳部、市社會科學(xué)界聯(lián)合會主辦了“愛我福清,知我福清”摩崖石刻展,并在社科普及周中展出。此次共展出40幅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隸、楷、行、草兼?zhèn)?。這些摩崖石刻真實記錄了福清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變遷,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觀賞價值。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左側(cè)石磴路邊。幅寬約104厘米,高約125厘米。楷書,縱7行。每字寬約9厘米,高約9厘米。詩曰: 朝爽喜登臨,層崖積翠侵。嵐光涵海色,雁影下秋陰。白社忘軒冕,青山逐尚禽。幽幽象外意,花雨石壇深。 萬歷壬辰秋日登瑞巖 思州府知府鄭天佐 題 鄭天佐,字時才,號金峰,今龍山街道柏渡村人。明嘉靖甲子年(1564年)由鄉(xiāng)薦,任湖南桃源縣令,修《桃源縣志》,后遷廣東惠州通判,擢貴州思州府知府。他一生清貧。廉潔奉公,不畏權(quán)貴。曾與林廷瓚、郭遇卿等人重修福清龍江橋,又重建瑞巖山石佛閣,并撰《重建石佛閣記》?!睹髟娋C》載,鄭天佐為惠州通判時,“善折獄。民歌之,曰:縣遲尉,府一年,但訴鄭青天,訟無滯,民不冤?!?/p>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觀音洞”口石壁。幅寬約44厘米,高約91厘米。楷書,縱5行。每字寬約6厘米,高約6厘米。文曰: 時洪武丁卯中秋節(jié),中順大夫、福建都轉(zhuǎn)運鹽使司分司同知宋禎 游此,書吏沈守賢、典吏劉溶、綜理海口場事陳鉉、蔡復(fù)侍行。 陳鉉,生平不詳,有《游瑞巖》詩曰:“朝披蘿薜到上頭,西風(fēng)忽起添離愁。洞口寒煙翳青草,山前流水自悠悠。吁嗟不辨往時路,老衲前途屢指顧。昔時宮殿半成灰,惟見墻頭走狐兔……”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觀音洞”口巖壁。幅寬約58厘米,高約70厘米。隸書,縱6行。每字寬約7厘米,高約6厘米。文曰: 至正丙午八月一日,廉吉祥同卞元善、潘君迪、林君賢、潘騰、陳積中游,道士姚海陽、僧無門相從。元善子神仙、保州吏李廉侍。 此為元代摩崖石刻,摩崖石刻者不明。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左側(cè)山坡。幅高約144厘米,寬約110厘米??瑫?,縱8行。字高約12厘米,寬約11厘米,文曰: 回望山光積翠重,扶筇踏遍玉芙蓉。懸崖霧隱棲猿洞,偃壑濤生警(注:應(yīng)為“驚”)鶴松。穿徑轉(zhuǎn)迷青靄合,攀巖空窈綠蘿封。憑虛便欲御風(fēng)去,夜月吹笙過碧峰。 萬歷庚戌夏日游瑞巖題 西蜀司理希巖李柱 李柱,字子石,號希巖,福清城頭五龍人。明萬歷元年(1573年)舉人,官浦城縣教諭、馬湖司理。為人耿直,被誣后卸甲歸田,杜門著述,享年90歲,著有《白云吏集》。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玉虛洞”左側(cè)、紫霄臺旁邊。幅寬約160厘米,高約140厘米。行書,縱15行。每字寬約8厘米,高約8厘米。詩曰: 萬歷戊申夏,余以鹺事過龍江,登瑞巖, 讀諸石名公題詠,勉占一律紀(jì)歲月云。 仙巖留海上,披暑強登臨。屈曲天疑窄,玲瓏洞轉(zhuǎn)深。云林披宿秀,山鳥和行吟。飛閣惡危巘,丹梯透碧岑。忽驚星在手,便覺海為襟。古殿空中色,殘碑物外心。塔穿空欲破,石怪虎成擒。法鼓連怛喝,海濤雜梵音。水天相上下,今古共升沉。南北溟何別,滄桑跡可尋。氣雄歐冶劍,知寄伯牙琴。野蓛敲鐺煮,芳尊帶唃斟。夜闌收薄爽,歸路月當(dāng)參。 豫章熊維膏 熊維膏,江西南昌人。曾任福建鹽運司副使。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玉虛洞”。幅寬約90厘米,高約97厘米。隸書,縱9行。每字寬約7厘米,高約6厘米,文曰: 至正己丑清明前一日,予沿檄至海口,與鹽場官司令孛羅天章、司丞盧永年祥卿、管局范公懋從政同登瑞巖。是日,風(fēng)氣清淑,海嶼在望,蓋勝游也。 三月十日上元,楊翮大舉 書 楊翮,約1340年前后在世,字文舉。文學(xué)家。上元(今江蘇南京)人。元至正六年(1346年)任休寧主簿,歷任江浙儒學(xué)提舉,遷太常博士。元明易代時,回到家鄉(xiāng)。楊翮工古文,著有《佩玉齋類稿》10卷、《四庫總目》傳于世?!端膸烊珪偰俊贩Q:“其文章格律,多得自師友見聞,意態(tài)波瀾,能不失先人矩鑊,雖邊幅未廣,醞釀未深,而法度謹(jǐn)嚴(yán)?!?/p>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醉石”石刻右邊。幅寬約101厘米,高約165厘米。楷書,縱12行。大字每字寬約8厘米,高約8厘米。詩曰: 爛醉春城興未休,題詩還上碧巖頭。云端寶剎開三殿,海外仙山見十洲。水竹鶯花諸老詠,江湖廊廟我心憂。事如石佛林間臥,笑閱乾坤萬古秋。 成化丁未春三月,余以事按鎮(zhèn)東,適同年友溫守碩君秉泓以秩滿還,自往訪之。君既飲予于新第,酒醉別去,又命肩輿餞予十里,邀共登瑞巖,觀石佛,憑高一覽海上諸山,歷歷在眉睫,信天下奇觀也。目睹摩崖石刻前草諸作漫爾,賦此以記歲月云。從予游者指揮丘宣、戴昱,典史程珉。是月二十日。 賜進士出身、朝列大夫、奉敕提督銀礦、福建布政司參議,宜興沈暉 書 沈暉(1439-1518年),字時旸,號豫軒,江蘇宜興人。明天順?biāo)哪辏?460年)進士,弘治(1848-1505年)間為南京工部侍郎。因較工計直,積怨被劾歸。詩有魏晉風(fēng),楷書得魯公筆意。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左側(cè)山坡巖壁上,幅寬約152厘米,高約195厘米。行草,縱9行。每字寬約11厘米,高約13厘米,詩曰: 謝政歸來 一命禮部主事熊文燦護行,因邀同汪令尹泗論、 吳指揮應(yīng)珍登瑞巖有賦 使節(jié)相將萬里遙,名山還喜駐征軺。青蘿洞里捫殘碣,綠樹亭邊看晚潮?;B總知春事好,林泉偏覺圣恩饒。扶筇更上層臺望,縹緲彤云護紫霄。 萬歷乙卯春仲 邑人、大學(xué)士葉向高 書 葉向高(1559-1627年),字進卿,號臺山。福清港頭鎮(zhèn)后葉村人。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進士。他歷官三朝,兩入中樞,獨相七年,首輔四載,卒贈太師,謚“文忠”。著有《蒼霞草》、《遽編》、《說類》等。葉向高是明代政治家、藏書家、詩詞家、書法家。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左側(cè)。幅寬約125厘米,高約183厘米。草書,縱9行。每字寬約10厘米,高約10厘米。詩曰: 為愛茲山好,頻來祀大雄。危峰攢窈窕,怪石削玲瓏。躡磴身疑墜,穿云路忽通。苔深蝌蚪字,塔隱蕊珠宮。江靜澄秋碧,林疏逗夕紅。引觴廻澗溜,改席望松風(fēng)。勝會□中約,浮名醉后空。滄州吾欲老,臨眺意何窮。 萬歷三十年壬寅秋,邑人、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同溫州府林繼衡,都指揮使瓊來,指揮吳應(yīng)珍,孝廉林震廷、 李允任, 太學(xué)生林尚鏞、林大啟、文學(xué)薛廷賓游此題。 林繼衡,字惟中,福清海口松下(今屬長樂市)人,后遷居鎮(zhèn)東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進士,授廣東增城知縣,擢南京戶部主事,轉(zhuǎn)郎中,升溫州知府。 薛廷賓,福清龍?zhí)锶?,文學(xué)之士。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后側(cè)山坡。幅高約141厘米,高約186厘米。行草,縱10行。每字寬約10厘米,高約10厘米,詩曰: 頻攜蠟屐扣名山,鶴去唯馀九轉(zhuǎn)還。芝吐東林曾紀(jì)瑞,苔封古碣已成斑。當(dāng)尊五馬論兵事,繞闕雙龍識圣顏。佳句驚人夸刻燭,明珠何以報君環(huán)。 蕭蕭仄徑饒擅欒,共對孤僧頌?zāi)鶚?。雨水乍烹薪桂綠,天漿新劈荔枝丹。泉聲細(xì)作笙簧奏,蜃氣高浮島嶼看。饌結(jié)伊蒲愁夕照,憑霏玉屑倚闌干。 和鄴侯林元和韻 勾吳施德政 施德政,字正之,號云石,江蘇鎮(zhèn)洋(今太倉)人。曾任福建南路右參政,為抗倭將領(lǐng)。有詩文傳世。在福建留下大量摩崖石刻。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半邊亭”之后。幅寬約55厘米、高約90厘米。楷書,縱3行。正文大字寬約18厘米,高約19厘米。文曰: 時至正己丑菊節(jié) 天開圖畫 范陽孛羅天章建 孛羅,字天章,蒙古族。元至正九年(1349年),時任福清龍江鹺使的孛羅天章與沙門以德、居士李福淦在瑞巖山“團欒庵”舊址上重建壽圣殿。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左側(cè)崖壁。幅寬約25厘米,高約80厘米。隸書,縱1行。每字寬約30厘米,高約30厘米。文曰: 小昆侖 年代及摩崖石刻者不明。據(jù)說,該右極像佛教名山--昆侖山,故名。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第一洞天”洞頂。幅寬約130厘米,高約34厘米。行書,橫1行。每字寬約25厘米,高約20厘米,文曰: 第一洞天 成學(xué)書 葉成學(xué),字汝習(xí)。葉向高的長子。曾任尚寶司司丞。該摩崖石刻是葉成學(xué)所留下惟一的遺存。葉成學(xué)曾參建福清利橋、瑞云塔。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前巖“經(jīng)幢”之下。幅寬約115厘米、高約67厘米。行書,縱橫各1行。正文字寬約25厘米,高約25厘米。旁款字徑約5.5厘米,文曰: 獨醒石 孟諸子 孟諸子,即戚繼光。戚繼光(1528-1588年),字元敬,號南塘,又號孟諸。山東蓬萊人,明代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進犯東南沿海,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其間,曾駐扎福清抗倭,并在瑞巖山留下不少摩崖石刻。 福清有資料稱此為戚繼光所題,疑摩自福州于山。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穿云洞”口。幅寬約125厘米、高約50厘米??瑫?,縱橫各1行。大字每字寬約30厘米,高約50厘米。文曰: 穿云洞 孟諸子 “穿云洞”之“云”字四周有“自在門”摩崖石刻?!度饚r山志》曰:“自在門,今名穿云洞,在瑞巖寺之后?!睋?jù)記載,“穿云洞”又名“歸云洞”,由于氣流順暢,每年春夏之交,山中云霧繚繞,白云縱洞口出入,故名。施德政《瑞巖雜吟·自在門》詩曰:“一徑通靈鷲,居然作石關(guān)。白云任來去,終古不曾閑?!痹摱吹囊?guī)模僅次于“大洞天”,所以又被人稱作“瑞巖第二”。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香山洞”右邊。幅寬約180厘米,高約180厘米。行楷,縱13行。詩曰: 鉤衣掛幘手猶捫,讀盡巉巖碧蘚痕。山恐鑒時驅(qū)鬼斧,洞疑飛處凌云根。流泉一縷清于泚,立石千頭怒欲奔。椅取醉眠層嶂上,看他滄海浴朝暾。 又次葉師相臺翁辭間韻 才入云林思已遙,小開蘿磴不容軺。峰頭孤翠分晴島,檻外千帆散暮潮。蘚壁詩推元老富,煙嵐興割野僧饒。窮探別洞幽奇甚,一罅玲瓏望碧霄。 會稽 謝弘儀 謝弘儀,名國,字簡之,號寤云,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武狀元。為官多所建樹。他以戲曲家之名為世所知,代表作有《蝴蝶夢》傳奇。謝弘儀另工詩、書、畫。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草書,正文橫書1行,旁款縱1行。文曰: 云海風(fēng)濤 薛奕 薛奕(1052-1082年),字世顯,今莆田涵江人。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丙辰科武狀元。當(dāng)朝天子趙頊當(dāng)即賦詩:“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薛奕大魁天下后,被授予鳳翔府都監(jiān)。元豐五年(1082年),宋與西夏爆發(fā)了“銀川寨之戰(zhàn)”,薛奕固守永樂城戰(zhàn)死。朝廷詔贈其為防御使。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九仙樓”后面??瑫?,縱1行。每字寬約100厘米,高約100厘米,文曰: 天章巖 此為元代摩崖石刻,摩崖石刻者不明。它是瑞巖山最大的摩崖石刻,為紀(jì)念孛羅天章重興瑞巖之功而命名。明初貢生林忠《天章巖》詩曰:“山高石欲墜,地古樹長生。聞?wù)f尋真者,仍兼吏隱名?!?/span>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彌勒佛像”后面崖壁。幅寬約240厘米,高約81厘米。行楷,橫1行,縱1行。大字每字寬約78厘米,高約81厘米。小字每字寬約31厘米,高約30厘米。文曰: 觀海 徐征祥 徐征祥,字鯉九,福建仙游人,1928年12月至1929年9月曾任福清縣縣長。工詩,為福州“說詩社”、寧德縣“留云社”、“鶴場吟社”社員。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山巔巨巖上。幅寬約110厘米,高約330厘米??瑫v2行。大字每字寬約52厘米,高約70厘米。文曰: 天子萬年 萬歷辛亥歲端陽日 鎮(zhèn)臣施德政 敬書 施德政,字正之,號云石,江蘇鎮(zhèn)洋(今太倉)人。曾任福建南路右參政,為抗倭將領(lǐng)。有詩文傳世。在福建留下大量摩崖石刻。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桃源洞”旁邊“雪山巖”的高巖上??瑫?,縱20行。幅寬約120厘米,高約180厘米。文曰: 開桃花洞記 余聞瑞巖之最勝在桃花洞。萬歷庚戌四月來游,覓茲洞不可得。僧海寧為言,即今之飛來巖也。余謂陵谷未移,變更如此,巖即洞耶?是耶非耶?蒲月復(fù)來游,見有桃花洞口,聞水聲潺湲,心甚異之,復(fù)行入至洞,歷覽諸景皆幽勝奇絕,宛然武陵佳致也。出詰巖僧,云:里人林朝賡、謝雒、鄭材諸君,雅有煙霞癖,因衛(wèi)人李逢春者蹤跡其處,遂謀林茂績、翁壽祺、鄭汝梅、翁云龍、施堯則、李若寀諸君辟之,故得洞云。夫山靈顯晦,亦自有時,余向之所耳而目者俱成夢幻,乃今旦暮遇之矣。是山靈之顯,為林、謝諸公而其不忍久晦,亦似為予也。 歐應(yīng)昌記 歐應(yīng)昌,字世叔,號遵于居士,福清東瀚萬安人。明萬歷太學(xué)生。一生不仕,與葉向高友善。工詩,著有《瑞巖山志》、《萬石山筆嘯集》(又名《萬石山志》)等。 在石竹山風(fēng)景區(qū)“觀音巖”上正方??瑫瑱M1行,縱2行。大字每字寬約80厘米、高約80厘米,文曰: 觀音崖 戊辰年仲秋 八十叟方渭川 書 方渭川(1909-1991年),本名方友溶。福清龍?zhí)镦?zhèn)人。他涉獵多家,精通多種書體,尤以楷書見長。當(dāng)時,福清眾多商號、門市常見其書法。福清市書法家協(xié)會曾為其出版《方渭川書法集》。 觀音崖為一石崖,因其形似一片前伸的巨瓦,故又叫“一片瓦”。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觀音洞”后側(cè)“雪山巖”壁。幅寬約90厘米,高約150厘米??瑫?,縱7行。每字寬約10厘米,高約10厘米,詩曰: 瑞巖讀先都閫紀(jì)游詩有感 古洞懸?guī)r處處奇,先嚴(yán)曾勒紀(jì)游詩。云邊陟磴尋難見,松下逢僧問始知。去鶴不歸華表柱,行人還望峴山碑。臨風(fēng)再拜頻瞻戀,讀罷凄然只淚垂。 崇禎丁丑閏夏,男國賢 題 安國賢,字藎卿,福建閩縣人。明萬歷時,襲蔭指揮使,官定海將署參將。摩崖石刻中的“先嚴(yán)”當(dāng)為安國賢的父親安繼爵。明代萬歷初,安繼爵承蔭,升督府坐營。嘉靖十六年(1537年),安繼爵因采楠木種有功,被朝廷封為昭信校尉。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桃花洞”旁邊。幅高約250厘米,寬約200厘米??瑫?,橫1行,縱8行。大字每字寬約40厘米,高約40厘米。小字寬約13厘米,高約15厘米。文曰: 名山洞府 今上手書賜大學(xué)士臣余有丁。大明萬歷辛亥歲孟夏望日,四明原任江西左布政使、前福建監(jiān)軍副使臣紫淶男,鎮(zhèn)守福浙都督府中軍官臣紫以泰敬摹上石。 此為萬歷皇帝手書摹刻,是福州十邑已發(fā)現(xiàn)唯一的皇帝手書摩崖石刻。 余有丁(1526-1584年),字丙仲,號同麓。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申時行榜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館中重要文章大都由其代草。后官吏部侍郎。張居正重病不起,舉薦他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與申時行、王錫爵同居內(nèi)閣,共同輔政。 余有丁博學(xué)多才,善謀略,處事果斷中肯。去世后,贈太保,謚“文敏”。著有《余文敏公集》15卷。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左側(cè)。幅寬約81厘米,高約70厘米。行書,橫1行,縱13行。大字每字寬約9厘米,高約10厘米。小字寬約4厘米,高約4厘米。詩曰: 秉燭游處 嘉靖癸亥九月十九,夜游瑞巖浪拍 良夜清觴共侍巖,流云冉冉濕征衫。青山掩映當(dāng)金剎,滄海□□舞石帆。僧向動中宣偈誦,客從空處啟詩函。須知物外總世事,假日休然卻舊銜。 □門任春元 □門□□外此□,□金□佛滿衣衫。秋高氣□同清□,月上□□允□阮?!酢鯉啄觊_石□,□者何日降瑤函。夜來秉燭問游友,且付山僧勒姓銜。 此為明代摩崖石刻,摩崖石刻者不明。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后面。幅寬約64厘米,高約58厘米??瑫?,縱7行。每字寬約7厘米,高約7厘米。文曰: 天池□ 蒼崖亂點巖苔痕筍與盡日游巖寺黎秋桃峩徊石門俗客何曾來竹洞漁人空蛇入桃源直思山澤文章巖。 年代及摩崖石刻者不明。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后面。幅寬約80厘米,高約54厘米。楷書,縱9行。每字寬約6厘米,高約7厘米。詩曰: 游燕達夜,同觀洛王先生 隱幾慵探閱,攜觴獵晚芳。巖云沉古洞,嶼色映斜陽。酒勝更銀燭,詩成推石床。相看傳寶筏,未覺斗星忙。 心陽 呼萬壽 此為明代摩崖石刻,摩崖石刻者呼萬壽生平不詳。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經(jīng)幢”下面。幅寬約90厘米、高約129厘米。楷書,縱7行。每字寬約10厘米,高約10厘米。自左向右,詩曰: 危亭跨石出層虛,咫尺欄干玩有余。春入崗原分斥鹵,煙生林樾認(rèn)村墟。江流闊狹潮來去,山色有無云卷舒。安得一瓢供我老,風(fēng)吟月嘯度□諸。 朝散大夫林公 題 此為明代摩崖石刻,摩崖石刻者不明。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西側(cè)“九仙樓”之后。幅寬約220厘米、高約130厘米??瑫v12行。每字寬約13厘米,高約14厘米。詩曰: 翼然亭檻倚嵯峨,翠壁鐫題歲月磨。酒興詩狂知趣少,水光山色得秋多。清泉滴瀝浸苔蘚,老樹扶疏繞薜蘿。幸有仙峰絕幽勝,乘閑時復(fù)一相過。 至正已丑秋仲暇日,范陽孛羅天章題。同陳仲宣、林中父、陳君疇,訪僧孤巖、月海,李居士,侍行吏卞世瑛。 孛羅,字天章,蒙古族。元至正九年(1349年),時任福清龍江鹺使的孛羅天章與沙門以德、居士李福淦在瑞巖山“團欒庵”舊址上重建壽圣殿。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后面巖壁。幅寬約103厘米,高約124厘米。行草,縱8行。每字寬約9厘米,高約10厘米。詩曰: 何處靈源引碧虛,涓涓流作渚花渠。若非鐘佰□中洞,空是策由耳畔馀。 一滴水清清,□□以淺淺。 絕頂靜晶浐素源,碧珠斜出透云根。潺潺獨映孤松色,點點偏盈玉女盆。 王一言 王一言,字行恕,自號“空齋老人”。福清修仁里人。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進士。拜行人,奉使江藩。后任戶部員外郎。晚年杜門著述。 在仙井巖風(fēng)景區(qū)巖頂上。幅寬約98厘米,高約160厘米??瑫v8行。每字寬約7厘米,高約7厘米。詩曰: 康熙乙已蒲月,自黃檗、石竺、獅巖游至仙井,直登絕頂;因步葉文忠公翠壁間韻,用紀(jì)勝跡 游遍融山屐齒忙,聚仙石上泛蒲觴。臺依北斗凌高閣,笏立中天壯大荒。授我丹砂顏未老,驚人詩句興猶狂。壺峰別有蓬萊境,醉倚欄干也不妨。 羅浮仙吏、邑人施起元 題 施起元,字君貞,號虹澗,福清龍?zhí)锶?。清順治六年?644年)進士,擢廣東布政司右參議,分守嶺東道。有政績,士民勒碑以志遺愛。歸里修縣志,將刻版時卒,年69歲。著有《荔惟樓詩文》等。 在仙井巖風(fēng)景區(qū)“豸石”石壁上。幅寬約84厘米,高約229厘米。行書,縱4行。每字寬約12厘米,高約12厘米。詩曰: 仙人遺玉佩,亭立碧山墟。曾遲紅日馭,每掛白云裾。雨雪集還散,天風(fēng)疾仍徐。誰云石作笏,不向帝王居。 邑人林汝翥 題 林汝翥(?-1647年),字大葳,號心宏,福清靈得里(今上逕鎮(zhèn))人。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領(lǐng)鄉(xiāng)薦授沛縣知縣,后曾以抵御徐鴻儒的戰(zhàn)功,升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林汝翥對魏忠賢深惡痛絕,后被削籍為民。朱由檢即位后,林汝翥升廣東瓊州道。清順治四年(1647年),南明王召見林汝翥,授其兵部右侍郎。十月,在攻打福清縣城時被捕,后吞金而死。 在靈石山風(fēng)景區(qū)蝴蝶溪旁邊,楷書。幅寬約490厘米,高約500厘米。字寬約215厘米,高約253厘米。文曰: 福 該字為清道光甲申年(1842年)福清三山鎮(zhèn)瑟江村人翁飛云的墨跡。左下側(cè)有馬逢周、林鑣的題書:“靈石為全閩福地,佳境不可勝紀(jì),勒此一字,足括全勝,而書法精工,而肌骨相稱,詢與山石之靈并垂不朽?!?/p> 相傳,誰能摸到“?!弊猪敹说囊稽c,誰就會得到大福。 在一都鎮(zhèn)東山村獅頭坑。篆書,縱2行。幅寬約30厘米,高約50厘米。文曰: 三生石 永叔 福清資料稱此為北宋歐陽修摩崖石刻,疑為后人所摩?!叭蹦朔鸺倚g(shù)語,指前生、今生、來生。 該摩崖石刻于1988年被列為福清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石竹山風(fēng)景區(qū)“觀音巖”轉(zhuǎn)右西行至王文琦所書刻的“石竹”前面巖壁上。幅寬約193厘米,高約134厘米。行書,縱9 行。每字寬約15厘米,高約18厘米。詩曰: 石竹吹風(fēng)破暑涼,臨泉不必賦流觴。亂云逶地同僧懶,獨鶴調(diào)風(fēng)引客狂。大道幾人能跨虎,養(yǎng)生何處可鞭羊。便須掃石成深坐,看盡殘陽一抹光。 嘉靖甲午仲夏未盡三日, 秀水諸(亻甭)書 諸(亻甭),字楊伯,浙江秀水人。明正德丁丑年(1517年)進士,授福建僉事,總理頓理,史稱“頓政以舉”。 注意:“亻甭”要造字 在石竹山風(fēng)景區(qū)“紫云洞”右邊巖壁。幅寬約395厘米,高約335厘米。行草,縱11行。每字寬約15厘米,高約15厘米。詩曰: 春暮同陳泰始柱史、洪汝含中舍登石竹巖, 時二君祈靈無夢,且欲促歸。 半嶺仙宮一徑微,紫云長日護巖扉。凌空翠壁形如削,桂樹蒼藤勢欲飛。夜靜塵緣難入夢,春深游客易思?xì)w。相逢好共尋丹訣,回首人間萬事非。 同王康國司理陳杗獻孝廉登石竹,下觀無患溪。 杗獻,粵人,過吾邑,將北上。 丹灶重尋事渺茫,青山晚眺郁蒼蒼。千盤磴道迷游屐,一路林光近客床。人世有情塵夢短,溪流無患水聲長。應(yīng)知聚散縱難定,去向壺中醉不妨。 萬歷四十六年戊,邑人臺山葉向高 書 陳一元,字泰始,又字四游,侯官人。明萬歷四十一年(1601年)進士,歷任嘉定、南海、四會知縣,升御史、江西巡按,因病辭職。天啟初年,又任應(yīng)天府丞,落職歸里。著有《漱石山房集》。 王錫侯,字康國,號嶠海,福清人。葉向高的好友。 陳其琛,字杗獻,書室號竹羽齋,廣東東莞人,舉人。 在石竹山風(fēng)景區(qū)“牛蹄洞”巖壁。幅寬約150厘米,高約190厘米。草書,縱10行。每字寬約10厘米,高約13厘米,詩曰: 董大理見龍招同吳太學(xué)伯孚登石竹巖時, 石孝廉應(yīng)相新辟徑路甚奇絕。 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歡從勝友招。蘿徑曲穿云外洞,松門斜接澗邊橋。蒼崖月冷仙壇靜,碧海天空鶴馭遙。一自名山傳夢后,只今玉帶愧橫腰。 余為孝廉時祈夢,仙告以腰系是白玉帶 萬歷丁已春,邑人葉向高 書 文中的董大理,即董應(yīng)舉(1557-1639年),字見龍,號崇相,福建閩縣龍?zhí)粒ń襁B江琯頭)人。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曾擔(dān)任右副都御史、工部左侍郎兼戶部侍郎。被魏忠賢誣陷后罷官歸里,授徒講學(xué),著有《崇相集》。 葉向高,福清港頭鎮(zhèn)后葉村人。歷官三朝,兩入中樞,獨相七年,首輔四載。 在石竹山風(fēng)景區(qū)“九仙閣”前面石階下巖壁。幅寬約135厘米,高230厘米??瑫瑱M1行,縱8行。落款下有12個篆字。每字寬約13厘米,高約13厘米。詩曰: 皇明啟勝 萬歷戊午冬,與嶺南陳孝廉群石,陪葉相國臺山公登石竹觀石。孝廉九峰新辟榕門諸奇畢,吐感而分賦。 層崖疊樹錦重重,別是幽閑世外蹤。載酒漫同運社侶,尋僧遙聽虎溪鐘。榕門路躡盤虬度,云洞仙留紫氣封。試問相君多揖客,幾人豪爽似元龍。 賜進士、邑人康國王錫侯 題 王錫侯,字康國,福清港頭鎮(zhèn)人。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進士,授順德府推官。有詩集傳世。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左側(cè)石磴路邊,幅寬約120厘米,高約136厘米。行書,縱9行。每字寬約12厘米,高約12厘米。詩曰: 境入招提勝事多,前身或恐是維摩。慈云絕寒初斂,慧雨疏林存并過。歲暮衣裳虛薜荔,天空霜雪點松蘿。平疇極目俱沾足,田畯耕夫盡醉歌。 嶺南歐陽勁和葉太史次韻 歐陽勁,字梅洲,廣東從化人,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進士。任福清知縣期間,曾主持修復(fù)唐天寶陂水利工程。 葉太史,即葉向高。福清港頭鎮(zhèn)后葉村人。歷官三朝,兩入中樞,獨相七年,首輔四載。 在瑞巖山風(fēng)景區(qū)瑞巖寺內(nèi)崖壁。幅寬約94厘米,高約180厘米。楷書,縱7行。每字寬約10厘米,高約10厘米。詩曰: 臘月同友楊時偉、謝良壁、叔德煃,弟坤京、 男錫皋游瑞巖得“新”字 倚嘯危亭酌酒頻,風(fēng)生滿座拂車茵。樓臺雪映山容瘦,松竹云封石乳粼。穿洞凌空喜腳健,枕戈敲句憶年新。追陪幾處繁華在,煙雨孤城猶未勻。 萬歷丁巳年,世守泉郡唐垣京 題 唐垣京,祖籍江蘇南京,著有《澎湖要覽》。唐垣京及其上輩唐海、唐勝、唐凱、唐睿、唐鈺(高祖)、唐濟澄(曾祖)、唐喬楨(祖父)、唐熙(父親),以及兒子唐錫夔皆任過指揮僉事。 |
http://www.fqxww.cn/Wonderful/Humanities_fq/2013-10-11/58607.html
更多摩崖石刻相關(guān)鏈接